【聚焦产业前沿 共育友谊新篇】
为更好地强化技术协同,搭建人文桥梁,驱动产教融合,为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培育高技能人才,我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教学优势,举办哈萨克斯坦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培训暨“一带一路”青年特训营系列活动(第三期)。
本次培训自6月17日至30日,以“深化中哈技术协作,共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动能”为主题,聚焦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前沿,依托校企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实训设备,为来自哈萨克斯坦7所不同院校的20位教师开展培训。
图:双方合影
【沉浸式技能培训 夯实专业根基】
本次培训创新采用“理论讲解+实操训练+现场体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过程扎实深入,成效显著。课程体系完整覆盖了从基础原理到前沿应用的关键环节。学员们系统学习了高压安全作业规范、各类动力电池技术原理、新能源汽车认知与维护保养知识。在核心技能提升上,重点围绕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展开,学员们通过完成比亚迪秦EV防盗系统故障诊断、荣威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拆装与检修、大众ID4高压系统故障诊断等典型工作任务,深入理解技术原理并掌握实操技能。前沿领域则聚焦智能传感器认知与装调、百度Apollo智能车平台操作以及世界职业技能大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赛项标准解析。培训紧密联动施耐德电气、上汽、百度、蔚来等头部企业,通过实地参访其研发基地和技术中心(如百度Apollo公园、蔚来汽车、汉斯汽车维修基地),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前沿需求无缝对接,让学员在实践中提升真本领。
图:学员理论培训及实操
【文化交流促理解 友谊之花常绽放】
为了增进中哈双方相互了解和,在紧张充实的专业技能学习之余,学校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学员们漫步外滩与城隍庙,感受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在参观嘉定孔庙时,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表现出浓厚兴趣,展开积极交流;置身上海汽车博物馆,通过教师讲解深入了解中国汽车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引发了学员们的热烈讨论。
告别晚宴成为情谊升华的温馨时刻,融合中哈民族特色的菜肴和双方精彩的文艺表演营造出热烈友好的氛围。哈萨克斯坦教师带来了充满异域风情的表演,中方团队也热情回应。临别之际,学员们动情地表示,此次中国之行不仅系统提升了专业技能,拓宽了国际视野,更收获了弥足珍贵的跨国友谊。
图:文化体验及参观活动
【共建里程碑:标准输出引领合作新程】
在6月27日举行的结业仪式上,我校副院长胡晓晖高度评价了哈方学员们在培训期间展现出的学习热情、钻研精神和专业素养。她特别指出,此次培训的深度交流与丰硕成果,为未来持续深化中哈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员代表拉维尔(Ravil)在发言中情真意切,衷心感谢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周密组织、精心安排以及各位教师的倾囊相授与悉心指导。他表示,将把在中国学到的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先进知识、技术和宝贵的教学经验带回哈萨克斯坦,积极应用于教学实践,推动当地相关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在全体学员和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我校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郭威与7位哈萨克斯坦院校代表正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MOU),并举行“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输出仪式。这些凝聚了中方在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教学资源和产业经验的核心标准,将直接服务于哈萨克斯坦伙伴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改革与升级。标志着双方的合作从项目交流层面,实质性迈向了标准共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新高度,为未来长期稳定的合作描绘了清晰蓝图。
图:韩芳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图:标准输出仪式
【共绘绿色丝路未来】
此次哈萨克斯坦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培训暨“一带一路”青年特训营系列活动(第三期)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我校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教育领域的雄厚实力、国际化视野以及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作为。学员们满载着前沿的专业技能、深厚的跨国友谊以及代表中国职教先进水平的教学标准踏上归程。他们不仅是中哈友好的使者,更是技术传播与教育合作的桥梁。期待他们将所学所获转化为哈萨克斯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共同为“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注入持久活力,携手续写中哈职业教育与技术交流合作新的篇章。